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感悟】读《自由宪章》有感
时间:2015-11-26  作者:韩云静  新闻来源:裕安检察 【字号: | |

  

  哈克的《自由宪章》,让我从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和认识了“自由”——这一人类永恒的追求。全文娴熟运用法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分析阐述问题,论证严谨周密。 

  古今中外有关自由的巨著浩瀚如烟、不胜枚举,如佩里的《自由的意义》、阿克顿爵士的《论自由的历史》和奈特的《自由与改革》等等。也许作者们的写作手法风格迥异,但他们的作品貌似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了自由,就拥有了幸福、快乐与美好。作者们也许没有任何怂恿之意,但热情的人们开始自觉地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即可证明这点,因而自由成为一种政治口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在众多有关自由的宏伟巨著中是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他没有沉浸在自由的热情中,没有迷失于自由的大道上,也没有被自由的口号感召去战斗。他是一个逃兵,逃离了水深火热的战场,但他不是一个苟且者,他在冷静的思考这场战争的“阴谋”。

  哈耶克首先提出了自由并不是取决于人们选择范围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当自由成为一种政治口号,为自由而战成为舆论、道德,甚至是法律压力的时候,人们为自由而战的自由性就值得深思了。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们只有爱吃西红柿的自由,那么无论人们多么爱吃西红柿,似乎都不能证明西红柿的美好。

  作者继而提出自由并不意味着事事皆好或没有坏事,自由的确可能意味着忍饥挨饿,铸成大错。大家不妨想一下,其实一个一名不文,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实际上比享有安全、生活舒适的义务兵自由得多。流浪汉的自由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快乐与美好,带来的只有自由的流浪。这里也许有人就会说了,自由的流浪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大家记住,这样感慨的人往往都是金字塔上端的人,因为他们有资本做浪漫的流浪。因而把自由等同于幸福、快乐与美好之类,继而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去宣传,带有极大的欺骗性,把自由当做达成目的的工具,并硬套之以本来不属于其的华丽外衣,这样的口号就犹如长着翅膀的魔鬼,如果你相信他是天使,他将有可能把你带入地狱。思考下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战争吧,在战前双方都打着为自由而战的旗号,但每一场战争都是那么的惨绝人寰。

  自由如果成为一种政治口号,那么自由势必就拥有了一种力量,而且还是一种集体的力量。自由的这种集体力量有权力要求个人的自由要对集体的自由予以让步,个人的自由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掉,而这种时候在他们那里又是经常出现的。因而作者提出,将自由混同于力量的做法一旦被认可,那么利用“自由”一词的魅力来摧毁个人自由的诡辩将永无止境,打着自由的旗号怂恿人们放弃自由的花招也将永无完结。

  坦诚的说,《自由宪章》仅仅是翻完而已,而不是读完。对其断章取义的感想就是,自由不应该成为一种政治口号,它只是众多平凡理念中的一种。

 

皖公网安备 34150202000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