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家风故事】我的爷爷
时间:2017-05-12  作者:刘健  新闻来源: 【字号: | |

  家不仅是一个人驻留的港湾,更是一个人品质和性格形成的摇篮,在我们家,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个老八路,十七、八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他小时候正赶上旧中国最贫困、最动荡的时期,家里生活条件非常差,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把家里仅有的能栖身的房子都烧光了,弟弟也病死了。后来,在地下党员的介绍下爷爷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开始了抗战生涯。 

 

  因为家里条件差,爷爷并没有上过学,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让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终身的品质和精神信仰。 

  爷爷是个勇敢坚强的人。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鲜血、生命的消逝都是转瞬间的事,爷爷曾经说起过他参加的一次战斗:那是在在1944年的4月,当时新四军四师二十六团在江苏四宿公路待卫圩展开了伏击战,战斗中日本鬼子向爷爷他们投掷手榴弹,爷爷一脚就把手榴弹踢了回去,看到手榴弹没炸死爷爷,鬼子又冲上来拼刺刀,爷爷就跟他们拼打了起来,用枪托砸死了一个鬼子,又和战友一起打死了七八个鬼子,这场战斗,爷爷他们缴获汽车二辆、机枪一挺、步枪十一支、手炮一门。 

 

  战争是残酷的,那些烽火连天的日子给爷爷留下了一身的伤病,爷爷多次负伤,尤其是左边的大腿上被炮弹炸伤,削去了一大块皮肉,还有片炮弹碎片留在了他的身上一直没有取出来,直到爷爷去世后,我们才在骨灰中看到了那块折磨了爷爷半辈子的弹片。但是爷爷从来不曾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伤痛,总是乐呵呵的,直到去世前也都是笑着面对家人。 

  爷爷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因为爷爷的原因,我的父辈有三位曾经参军入伍,而爷爷离休前在六安市军分区司令部任副参谋长,当时就分管征兵入伍工作,可是我父亲他们也没能讨得一点巧,都是按规定、按制度进行安排,甚至要求比别人还要严苛。爷爷告诉他们说,进了部队,不准提家里,要能吃苦,不准有什么歪门邪道的想法。我父亲当时被分到肥东服役,离家很近,但三年间也只是按规定回了三趟家。就在我父亲快要退伍的时候,爷爷一次和省军区领导一起去视察父亲所在的部队,看看正在训练的父亲,部队里才知道父亲的家事。 

  “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这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爷爷是六安军分区司令部的副参谋长,按照标准他有一辆小汽车可以使用,可是除了开会等工作上的事情外,从来都不曾使用。叔叔结婚时,小汽车还是很稀罕的东西,为了婚礼办得漂亮,叔叔就跟爷爷商量着能不能借用小汽车去接下新娘,油钱我们自己出,可是爷爷一口就回绝了他,爷爷说:“那是组织配给我工作用的,不是给个人使用的,就是给钱都不行,骑自行车接就很好,不要搞这些表面的,更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爷爷是个勤俭节约的人。可能是经历过苦难,爷爷更知道节俭的重要,对待我们这些孙辈,他总是很宽容和慈爱,可是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我们有浪费的行为。记得我们还小的时候,上桌吃饭总会有些撒下的米粒,每到这时,爷爷总是板着脸指着那些米粒命令我们捡起来吃下去。就为这个,我们小时没少挨骂,就连最受宠的堂弟也不例外。爷爷自己更是将节省做到了极致,一身老式的绿军装,一顶泛黄的绿军帽,一双刷得泛白的解放鞋,这就是一年四季爷爷的标准着装。家里人给爷爷买了新衣服,他总是说:“不需要,我有衣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说不要办什么身后事,火化了就行,一切从简,不要浪费。 

 

  爷爷是个不通世故的人。印象中的爷爷不善于和人交往,好像没什么朋友,但整理爷爷留下的信件时我们才发现他也有很多战友,时常联系,有些战友更是身居高位,可是爷爷从不曾向我们提起。90年代,我父亲、叔叔、姑姑相继从原来的国有单位下岗,家庭收入没有了,孩子们都还在上学,一下子变得很是困难。这时候,有人曾说,爷爷毕竟是老八路,离休干部去找市里的领导说说,看看能不能解决下。父亲们也提出了请求,可是爷爷不同意,说既然按照规定该下岗,那就下岗,别人也下岗,又不是我们一家,不能坏了规定。当时,他们有点埋怨,觉得爷爷太不通人情世故,非得什么都讲规矩,对着子女们的不理解,爷爷没说什么,只是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拿了出来,分成三份,分给了三个子女,告诉他们,什么事都要讲规矩,不要总是想着走偏门,有手有脚还能吃不上饭。 


 

 

  勇敢坚强、大公无私、勤俭节约、不通世故,这就是我的爷爷。2015年5月,爷爷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留给我们这些家人的是那一排排沉甸甸、金灿灿的纪念章,是那留在身上的那一块小弹片,是坚强、无私、清廉、忠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的精神。(刘健)

 

皖公网安备 34150202000320号